Monday, October 13, 2025

萤火虫:为啥变少了?

萤火虫:为啥变少了?

夏夜草丛间、溪水边一闪一闪的萤火虫曾是许多人童年的浪漫记忆,如今却愈发罕见,它们并非全是保护动物,大部分种类尚未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,但2023年6月三叶虫萤、红胸黑翅萤等11种萤火虫已被纳入《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、科学、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》,非法捕捉、伤害这些种类将涉嫌违法;萤火虫数量锐减主要源于多重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的叠加影响,城市化和农田扩张破坏了它们依赖的湿地、草地等栖息地,城市灯光等光污染掩盖其求偶闪光信号影响繁殖,农药不仅直接杀伤萤火虫还摧毁其猎物并污染环境,气候变化打乱羽化周期降低繁殖成功率,商业捕捉用于婚礼放飞等活动也切断了种群繁衍关键环节;在中国不同地区,邂逅萤火虫的时间因地域气候存在差异,福建三明塔川村5月-7月雨后夜晚、四川青神中岩寺6月-8月(避开农历十五前后满月夜)、浙江丽水松阳古村4月下旬-6月水稻抽穗时、湖北神农架大九湖7月-8月(避开雨天且夜晚气温15℃左右)、云南西双版纳中科院植物园3月-10月(旱季夜晚更集中)、山东临沂蒙山彩蒙景区6月-7月雨后2-3天内,都是观赏萤火虫的适宜时期;萤火虫的一生分为卵、幼虫、蛹、成虫四个阶段,整体寿命因种类不同通常在3-12个月,其中幼虫期最长,可持续2-10个月,蛹期约1-2周,成虫期最为短暂,通常仅7-15天,成虫的主要任务是繁殖,完成使命后便会死亡;萤火虫数量的变化是生态环境的"晴雨表",保护它们不仅是留住童年记忆中的浪漫,更是守护湿地、林地等脆弱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,当萤火虫的闪光再次点亮夏夜,才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佳证明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