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扫描(计算机断层扫描)
原理
CT扫描,全称计算机断层扫描(Computed Tomography),是一种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处理技术生成人体断层图像的医学成像技术。CT扫描通过旋转X射线管和探测器,获取人体不同角度的投影数据,然后通过计算机算法重建出断层图像。这些图像可以显示人体内部结构的细节,包括骨骼、软组织和血管。
历史
CT技术由英国工程师戈弗雷·豪恩斯菲尔德(Godfrey Hounsfield)和南非物理学家艾伦·麦克劳德·科马克(Allan MacLeod Cormack)在20世纪70年代共同发明。他们因此共同获得了197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。
应用
CT扫描广泛应用于各种医学诊断,包括头部、胸部、腹部和骨骼的检查。它在检测肿瘤、出血、骨折和感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。
辐射
CT扫描使用X射线,因此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辐射。尽管现代CT设备已经在辐射剂量上有所改进,但仍需谨慎使用,特别是对于孕妇和儿童。
CT与彩超、核磁共振的区别
成像原理:
- CT: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成像技术,通过X射线穿透人体并被探测器接收,生成断层图像。
- 彩超:利用超声波成像,通过超声波在不同组织中的反射形成图像,无辐射。
- 核磁共振(MRI):利用强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人体内的氢原子共振,产生信号并形成图像,无辐射。
辐射:
- CT:使用X射线,有辐射。
- 彩超:无辐射,适合反复检查和孕妇使用。
- MRI:无辐射,但检查时间较长,不适合所有患者(如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)。
应用范围:
- CT:适用于骨骼、肺部和急性出血或创伤的检查。
- 彩超:适用于软组织、血管和实时动态观察,如心脏和腹部检查。
- MRI:适用于软组织、神经系统和关节的详细成像,特别是脑和脊髓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