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March 24, 2025

文明华裳下的残酷底色:从历史到现代的生存博弈

文明华裳下的残酷底色:从历史到现代的生存博弈
历史的角落里,藏着一些让人脊背发凉的事儿。《南史》说 "天下户口,几亡其半",简单几个字,背后却是大片村落荒无人烟,连村里飘出的炊烟,都带着一股烧焦人骨的味儿。《资治通鉴》里写 "选男女羸弱者,以给军食",短短九个字,就把一位母亲为了保护孩子,自己走进炊事营的悲惨选择给藏起来了。《后汉书》记载 "河内人妇食夫,河南人夫食妇",对仗工整,可这字里行间全是人间悲剧,那些被吃掉的人,最后不过成了史官笔下的一点墨水,记录着人类文明中最残忍的自我毁灭。
永嘉之乱的时候,"长安户不盈百",原本好好的农耕生活秩序全乱套了,人们一下子变得像野兽一样,只知道弱肉强食。明朝末年,河南闹大饥荒,洛阳城外有个 "菜人市",那些等着被卖去吃掉的人,还会主动把自己洗干净,就盼着能卖个好价钱,这种把自己当成商品的做法,比野兽互相残杀还荒唐。《鸡肋编》里说 "人肉之价,贱于犬豕",当吃人都成了正常买卖,道德也就彻底没了,只剩下为了活下去的算计。
到了现代社会,虽说不再有血淋淋的吃人场面,但残酷的事儿换了个更隐蔽的方式继续着。在社交媒体上,以前那种 "婴儿贯于槊上" 的残忍行为,现在变成了网络暴力,成千上万次的点击和辱骂,就像在对人进行一场看不见的折磨。《明史》里饥民互相吃的事儿,在今天的职场上,变成了 996 的工作制度,大家拼命干活,用健康换钱。还有那些烂尾楼,业主们停贷,银行账单上冷冰冰的数字,就跟古代史书里 "白骨委积" 一样,都是强大的势力把普通人的生活碾碎了的表现。
文明的进步,就体现在这些残酷事儿的变化上。以前闹饥荒吃人,吃人者得直面受害者的恐惧,现在金融体系里,财富转移变得很复杂,只是数字上的一点变动。以前征服者用堆人头的 "京观" 来显示自己厉害,现在网络上把别人逼到精神崩溃,却能变成平台数据的增长。这种把暴力变得不那么明显的过程,一方面是文明在发展,另一方面也让人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。
从古代长安城没人烟,到现在楼盘摇号人挤人;从《后汉书》里街上一片脏乱,到现在网络上评论突然消失,我们一直在用文明的外表掩盖内心的不安。那些被删掉的评论、烂尾的房子、累死的打工人,就像古代 "户不盈百" 的现代版,提醒着我们:文明虽然改变了残酷的形式,但弱肉强食的本质一直都在。当我们觉得现在文明多了的时候,更得小心那些看起来很体面的 "炊事营",他们正用巧妙的方式,一点点吞掉普通人的命运 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